摘要:企業生產中發生的意外事故,70%以上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文中闡述了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概念,并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給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措施,以規范人的行為,防止事故的發生,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
企業安全生產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加強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發生,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確保正常有序地進行生產經營的活動過程。
影響企業安全生產的因素主要是人和物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物的不安全狀態極易出現。但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狀態,都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誤有關。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后,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的失誤。
據報道,2006年全國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發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357起,死亡9065人。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95起,死亡1570人。發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別重大事故7起,死亡263人。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已逾百萬,經濟損失高達6500億元,占我國GDP的6%。
由此可見,目前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不容樂觀,事故多,損失大,特大事故經常發生。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不僅給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造成重大損害,而且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1、人的不安全行為
不安全行為指的是可能導致超出人們接受界限的后果或可能導致不良影響的行為。按行為的主體來分類,不安全行為可以劃分為組織的不安全行為和個體的不安全行為。
組織的不安全行為指的是在組織的經營宗旨、政策、措施等經營戰略中沒有把安全放在應有的位置上,沒有制訂或者沒有完善安全生產的規劃和措施,在具體的經營過程中,忽視安全管理,給安全生產帶來不良影響的現象。具體表現為過分強調經濟效益,忽視安全投入;在技術和設計上沒有完善的安全設施;對員工的教育和培訓不夠;勞動組織不合理;對安全生產工作缺乏檢查和指導;沒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對事故隱患沒有及時進行整改。
個體的不安全行為指的是個體從事的導致事故或不良影響的行為。具體表現為違反規章制度,違反操作規程,違反勞動紀律。
個體的不安全行為不僅受人的思想、動機的支配,而且受政治、經濟、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同時又與行為人的工作經驗、技術水平、安全素質、身體條件等有關,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偶然性,表現出明顯的個性特征,有時難以預測和控制。事實證明,人出現一次不安全行為,不一定就會發生事故、造成傷害。然而不安全行為,一定會導致事故。
產生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技術不熟練,對現場不熟悉、或因情況緊急、時間緊迫,慌亂而產生誤判斷;二是由于標準不完備,制度不健全,操作上的經驗主義,認識和確認的失誤,因情況復雜而判斷錯誤;三是由于領導掌握知識不足、對員工安全教育不夠,或因其它事件干擾,分散了領導對安全生產的注意力,以致判斷失誤,導致違章指揮。
有的學者根據國家標準《企業員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GB6442-86)的十一項事故原因,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調查表,對近幾年來發生的事故原因進行了分類和總結,通過分析得出:企業發生傷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員工違反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由此發生的事故導致的傷亡人數占全部事故傷亡人數的35.8%;其次是企業的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構成事故隱患,由此發生的事故導致的傷亡人數占全部傷亡人數的12.8%;三是企業的安全防護措施缺少或有缺陷,由此造成的傷亡人數占全部事故傷亡人數的9.6%;四是企業的生產場地環境不良,由此造成的傷亡人數占全部事故傷亡人數的7.1%。上述四方面原因造成的傷亡人數占全部總傷亡人數的65.3%。其中企業員工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是直接的不安全行為,而其它原因中,有些與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密切的關系。如設備、設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很大程度上是這些設備的管理人員忽視安全,沒有消除事故隱患造成的。生產場地環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結果。這些都反映出人的不安全行為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構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可以推出如下結論:發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人的不安全行為則是這些事故原因的主要根源。改善人的不安全行為,將會根本改變目前企業的安全生產現狀。
2、不安全行為的心理原因
個體人經常地穩定表現的能力、性格等心理特點的總和,稱為個性心理特征。這是在人的先天條件基礎上,受到社會條件影響,經過具體實踐活動,接受教育而逐漸形成、發展的。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不會完全相同。人的性格是個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決定人對某種情況的態度和行為。魯莽、草率、懶惰等性格,往往成為產生不安全行為的原因。
非理智行為在引發為事故的不安全行為中,所占比例相當大,在生產中出現的違章、違紀現象,都是非理智行為的表現,冒險蠻干則表現的尤為突出。非理智行為的產生,多由于僥幸、逞能、逆反、湊興等心理所支配。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控制非理智行為的任務是相當重的,也是非常嚴肅、非常細致的一項工作。
實踐證明,不安全行為的心理有9種。
(1)馬虎心理:做事情心不在焉,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就進行工作。
(2)僥幸心理:制度設計或實際操作嫌麻煩,總想走“捷徑”,違背了事物的運行規律。
(3)自滿心理:對重復的事情不重視,犯經驗主義錯誤。
(4)浮躁心理:心理處于不穩定狀態。
(5)投機心理:沒有科學的頭腦,耍小聰明。
(6)逆反心理:不尊重科學或不滿意管理,做事情與你對著干。
(7)莽撞心理:做事情不計后果。
(8)懶散心理:不愿意動腦,刪減安全操作程序。
(9)盲從心理:跟隨別人,不動自己的頭腦。因此,及時發現工作人員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并采取對策加以消除,是安全生產管理者值得注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3、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企業工傷事故的主要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人的不安全行為是無法完全消滅的,但可以而且必須最大程度地減少它?,F實中,絕大多數企業是通過不斷完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以及嚴格貫徹執行這些規定等行政手段來消除不安全行為,但效果不明顯。而且,大多數企業在事故分析中往往只看到一些表面現象,很少研究事故發生時操作者心理狀態和不安全行為出現的原因。分析結果大多以責任心不強、紀律松懈、思想麻痹、制度不嚴、管理不善、違章作業為結論。
要想不發生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關鍵是要控制和約束人的不安全行為,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企業及基層領導對安全工作要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工作上求實。在現有國有企業領導體制下,企業領導特別是“一把手”是抓好安全工作的關鍵。我們說安全第一,其實就是第一在主要領導抓安全到位。只要主要領導把所有的組織資源充分運用和調動起來,親自動手抓策劃、抓推動、抓落實,安全生產局面就一定能夠控制住。
(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它能提高企業領導和員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的自覺性。同時,安全技術知識的普及和提高,能使員工掌握事故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安全操作技術水平,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如對員工進行危險預知訓練、事故案例分析討論、事故責任者現身說法,舉行事故紀念日、事故演習(消防演習、工傷搶救演習)等活動,以增強員工安全意識,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加強員工的自我防護能力。要認真抓好崗前及在崗、轉崗的培訓工作。只有切實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才能使其自覺遵章守紀,把人的不安全行為減少至最低限度,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飛躍。
(3)要深層次地分析事故原因,采取追究制度。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各級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隱患整改制度、安全獎懲和事故責任追究規定等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從而規范人的安全行為。企業在制定安全生產目標時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要針對不同的階段,分別制定具體目標和獎勵辦法,并且制定的安全生產目標應當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不要期望值過高??己藭r要根據安全生產中的貢獻或事故損失的責任大小分別給予重獎或重罰。對違章行為處罰要堅決、公正,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是生產骨干、甚至是勞?;蝾I導就遷就袒護。處罰要有力度,要使受罰者“心疼”,甚至下崗,不能搞象征性。促使員工要想滿足自己的經濟需求,就必須遵守規章制度,杜絕違章作業。
(4)加強安全監督和檢查。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是前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訓,遵章守紀首先應是每名員工的自覺行為,而不能靠他人來督促。但是,由于員工安全意識和素質的差異,再加上其它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生產作業過程中,有些員工就不能自覺地去遵章守紀,出現領導和安全人員在現場與不在現場時不一樣,管與不管又不一樣。因此,加強對員工作業行為的檢查和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各級領導和安全人員應對每個員工的作業進行檢查和監督;其次是員工之間建立聯?;ケV?,相互之間要監督,發現違章要及時糾正和制止。為了更好地檢查和監督員工的作業行為,還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每名員工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發現異常要采取措施,以防各種意外。此外,對各種故意違章行為要給予嚴肅處理,以防類似現象重復發生,以強制手段培養員工自覺遵章守紀的習慣。
(5)利用行政手段根據人的狀態合理調整工作。由于人的生理狀況和個性不同,每個人能夠適應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環境也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應高度重視這一點,合理運用行政手段安排不同類型的人從事不同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觀察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變化,必要時做出合理的調整,避免因人的狀態不佳發生行為意外。
(6)創造良好的現場工作環境。在很多場合,由于制定的安全措施、預防措施比較煩瑣,人在僥幸心理的作用下選擇捷徑,這往往就是產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創造一個良好的現場工作環境則可以使人主動避免僥幸心理,同時還可以令人感到心情舒暢,緩解工作壓力,提高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7)關愛生命安全,采取情感激勵。在正確選擇激勵時間、激勵程度的同時,注意激勵方式的更迭,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交替應用,即站在員工立場,以愛護、關心、幫助的情感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的企業,隨著安全生產形勢的好轉,員工逐漸忘記了以往血的事故教訓,甚至對嚴格的安全管理產生抵觸情緒。因此,要開展以關心員工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為中心的情感激勵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再現歷史教訓,通過相關企業過去及現在的事故案例,給員工敲警鐘,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把安全生產要求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8)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倡導共同的安全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員工安全價值觀、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以安全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員工的內在素質及其外在表現。
推行企業安全文化,塑造和提高員工的安全文化素質,珍惜生命,彼此關愛,互相尊重,關注安全,自律安全,文明生產,使員工能夠處于一種相對寬松、安全舒適和以人為本的人文大環境之中,能夠使每位員工都能夠有一種穩定、積極和體面的情緒,都能夠以一種平和、自尊、互敬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去,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消除由于社會因素而誘發的人因事故。
(9)開展企業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安全風險評估是指對生產活動存在的危害因素進行分析和辨識,找出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人員責任事故的各種危害因素;對各種危害因素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給出定性或定量描述;實施危害監控和預防,將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從而達到預防事故、確保人身安全的目的。其理論依據是風險控制理論和風險管理理論,對防范事故、確保安全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從制度和制度執行入手識別風險,從可能導致事故的嚴重程度來進行風險評估,通過提示、預警和強制整改來化解風險,力求把預防工作的關口前移到事故源頭,把制度和執行制度作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著力點,實現安全生產的可控和能控。
因此,大力倡導安全文化建設,提高全員的安全文化素質,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靈魂的建設,對安全生產管理理論和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方法和技術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4、結語
企業發生傷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教育培訓不夠,缺乏安全操作知識;生產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護設施缺少或有缺陷。事故原因的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為,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是改善人的行為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創建企業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的好辦法,它能營造企業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觀念,有效地調節和控制人的安全行為,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符合企業安全生產的客觀要求。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網絡安全問題變得越發突出。對于集團公司而言,保護其重要數據和系統安全至關重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集團公司會選擇尋求專業的安全技術咨詢服務。那么,如何選擇適合集團公司需求的安全技術咨詢服務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2024-04-28安全管理與生產管理是企業管理中兩個重要且密切相關的概念。雖然它們都旨在確保企業的運營效率和員工的安全,但在實踐中卻有著明顯的區別。本文將從多個角度對安全管理和生產管理進行比較,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2024-03-01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不僅需要追求經濟效益,還必須注重環境、健康和安全(EHS)方面的管理。在這種背景下,構建EHS文化和推進QHSE(Quality, 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管理體系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將探討這兩個重要主題,并介紹如何在企業中實施和推動它們。
2023-12-20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他們的健康和安全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和工作安全,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機制。本文將探討員工健康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關的措施和建議。
2023-12-12在現代工作環境中,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尤其是在高風險行業中,如化工、石油等領域,防火防爆安全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更是至關重要。為了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我們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HSE(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培訓矩陣,旨在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共同打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2023-12-11在現代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安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外部威脅,也可能源于內部問題。了解并識別這些風險對于保護企業數據、資產和聲譽至關重要。以下是企業主要的安全風險類型: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