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fkpl9"></button>
  • <em id="fkpl9"><object id="fkpl9"></object></em>
    <li id="fkpl9"><tr id="fkpl9"></tr></li>
    <progress id="fkpl9"></progress>

  • 深圳市賽為安全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EN
    菜 單

    企業的危害辨識與風險控制工作如何有效開展

    類別:文章分享 發布時間:2019-05-07 瀏覽人次:

    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是企業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企業環境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運行的主線是風險控制的過程,其基礎是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為了控制風險,首先要對企業所有作業活動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識別,然后評價每種危害的風險等級,按照危害程度確定控制措施和治理辦法,從而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筆者在企業從事多年的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安全管理工作,從以下幾方面淺談企業如何開展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


    一、基本概念和實施步驟


    (一)基本概念


    1.危害因素(危險)——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可能導致人員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有害的環境影響或這些情況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狀態。在工作場所表現為能量物質或危險物質,它們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們只能對其風險進行削減和控制。

    2.風險一危險事件發生或暴露的可能性與由該事件發生或暴露導致的傷害或疾病的嚴重程度的組合。

    3.風險評估——評估來自危險的風險、考慮現有控制的適當性和決定該風險是否可接受的過程。

    4.隱患——能量屏蔽上的薄弱點或環節。即物的不安全狀態。與“人失誤”構成事故致因雙因素。隱患是必須消除的,目的是降低危害因素的風險。


    (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基本步驟

     危害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基本步驟

    1.成立危害辨識和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企業應成立由企業最高管理者為組長、安全主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危害辨識和風險管理領導小組,企業的各職能部門和下屬單位的領導應是小組成員。企業的下屬單位(分公司、子公司、車間)依次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組織機構應涵蓋上至企業最高管理者下至班組長,這樣才能推動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順利開展。

    2.劃分辨識區域—對企業而言,應以機關部室、分公司或車間為區域,班組或崗位為單元開展危害辨識活動。

    3.辨識危害——辨識與各項業務活動有關的主要危害??紤]誰會受到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

    4.確定風險,進行風險評估—一在假定計劃或現有計劃的措施適當的情況下,對各項危害有關的風險做出主觀評價。評價人員還應考慮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敗所造成的后果。

    5.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和隱患治理項目——判定計劃或現有的職業安全健康預防措施是否足以控制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控制的,危害程度大的,應作為隱患項目投入資金予以治理。

    6.編制《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對員工進行培訓——應對識別的危害因素按崗位編輯成冊,并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員工明白崗位的風險和預防措施,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7.總結實施效果,反饋信息——通過危害辨識活動,能了解企業的安全現狀和安全管理水平,為企業領導對安全投入提供依據。


    二、活動開展的要求


    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涵蓋了所有的職業安全健康危害,應是對全部的危害進行綜合評價,而不是單單對健康危害、環境危害進行單個的評價。

    (一)為保證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順利進行,企業應該做到:

    1.從企業最高層到企業每一個員工都應參與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

    2.企業應成立由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熟練的技工人員組成的風險評估小組;

    3.開展前應讓員工明白實施的階段和應達到的效果和目標;

    4.應對評估人員進行相應的安全知識培訓;

    5.確定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方式;

    6.確定識別危害和危害分類的方法;

    7.確定風險是否可承受的標準,計劃的和現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8.提出的風險控制方法。


    三、危害分類及識別


    對危險、危害因素進行分類,是為了便于進行危險、危害因素辨識和分析。.危險、危害因素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如按導致事故直接原因分類,參照事故類別及職業健康的方法分類。

    (一)按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據國標GB/T13816-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危險和危害因素分為6類:

    1.物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2.化學性危險、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險、危害因素、

    4.心理與生理性危險、危害因素、

    5.行為性危險又危害因素、

    6.其它危險、危害因素。


    (二)按事故類別進行分類,參照《企業事故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將危害因素分為20類:1.物體打擊、2.車輛傷害、3.機械傷害、4.起重傷害、5.觸電、6.淹溺、7.灼燙、8.火災、9.高處墜落、10.坍塌、11.冒頂片幫、12.放炮、13.透水、14.火藥爆炸、15.瓦斯爆炸、16.鍋爐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


    (三)按職業健康分類,將危害因素分為七大類:1.生產}生粉塵、2.毒物、3.噪聲與振動、4.高溫、5.低溫、6.輻射、7.其他傷害。危害識別的方法通常有:詢問和交流、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信息以及安全檢查表等。


    四、風險評價方法介紹


    通常用危害性事件發生可能性和后果嚴重度來表示風險的大小。按評價結果類型可將風險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種。定性評價:定性評價是根據經驗對生產中的設備、設施或系統等從工藝、設備本身、環境、人員配置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定性判斷,評價結果由危險集合給出,可以用“是、非”,“合格、不合格”等形式,矩陣評價法,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安全檢查表等常用的定性評價方法。


    定性評價方法的主要優點是簡單、直觀、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達出設備、設施或系統的當前狀態;其缺點是評價結果不能量化,評價結果取決于評價人員的經驗,對同一評價對象,不同的評價人員可能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該方法的另一個缺點是需要確定大量的評價依據實踐經驗,因為必須根據已經設定的評價依據和已知的實踐經驗,評價人員才能對設備、設施或系統的當前狀態給出相對符合實際的評價結果。


    定量評價:定量評價是對系統中固有的或潛在的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或)嚴重程度進行分析和評估,以便從數量上說明被評價對象的危險等級,將潛在的火災、爆炸危險性納入安全管理。


    定量的安全評價,在安全系統工程中有兩大類方法,一類是概率法,它用積累的故障數據計算出故障或事故的概率,進而計算出風險率,取得以量表示的安全陛。此類方法如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事故樹分析和事件樹分析等(由于缺少故障數據,實際應用中尚有一定困難)。另一類是指數法,最早由美國道化學公司提出的“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即屬此類。之后,英國、日本等國在此基礎上又先后推出其他一些評價方法,如帝國化學公司的“火災爆炸毒性指數評價法”、日本勞動省的“六階段法”。


    但在企業應用廣的是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它是利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3種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3種因素是: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E——人體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危險眭D=LEC


    三個主要因素的評分方法如表1、表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危險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在企業中,可以將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直接判定為重要危害因素:

    1.特種設備、

    2.民用爆破器材、

    3.劇毒品、

    4.列入《危險貨物品名表》中的化學品及經化學或生物反應能產生危險化學品的物質、

    5.36V以上帶電載體、

    6.以往導致發生一般B級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危害因素、

    7.有可能導致發生一般A級及以上安全事故的危害因素。

    表1三個主要因素的評分方法

    分數值事故或危險事件發 生的可能性分數(L)分數值暴露于危險職業危害 的頻率分數值 (E )分數值危險嚴重程度(可能后果)分數值 (C)
    10完全會被預料到10連續暴露100

    特大傷亡

    6
    相當可能6每天數次暴露40重大傷亡或特大財產損失
    3不經常,但可能4每周幾次或偶然的暴露15
    傷亡事故或重大財產損失
    1完全意外極少可能3每周一次暴露7
    永久的全殘或財產局部損失
    0.5可以設想但高度不可能2每月一次暴露5
    重傷或永久性局部殘疾或財產輕度損傷
    0.2極不可能1每年一次暴露2輕傷或輕度或財產輕微損傷
    0.1實際上不可能0.5非常罕見地暴露1輕微傷害或中毒

    表2評價結果分類及控制要求

    分數值(D)危險程度(級別)控制要求
    >320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 160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可能危險可接受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險可被接受

    五、實施過程中堅持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一)堅持的原則

    1.科學性——風險的識別是分辨、識別、確定生產中存在的危險,它是預測安全狀態和事故發生途徑的一種手段。所以在識別時要有科學的安全理論作指導,能真正揭示生產中安全風險因素存在的部位、出現的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的規律,并予以準確描述,能定性、定量的量定性、定量,力求真實準確地反映風險的原狀,為尋找解決方案提供依據。


    2.全面性—識別風險因素時不要發生遺漏,以免留下隱患。要從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裝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系統、制度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識別。不僅要分析正常生產運轉、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還要分析、識別開停車、操作失誤、檢修,特別是非正常生產情況下的風險作業后果。


    3.預測性—對于風險因素,還要分析其觸發事件,亦即風險因素出現的條件或設想的事故模式。

    (二)注意事項

    為使危害辨識和風險控制活動長效性、持久性,企業應注重以下幾方面。

    1.企業員工應明白危害信息傳遞方式及路線(如圖1)

    危害信息傳遞方式:


    員工發現危害因素后,初步判斷風險級別,如屬一般危害因素,立即報告本班班長,由班長制定風險控制削減措施,員工具體執行;如屬重要危害因素,由班長報告本單位領導或現場HSE監督員,由HSE監督員或本單位領導上報強化危害辨識與風險管理小組辦公室,討論確定風險程度和控制方案,統一組織制定削減控制措施,員工具體執行。


    當生產工藝、材料、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時,對于新增風險,由強化危害辨識與風險管理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危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并將識別和評價結果向員工交底。

    圖1危害信息傳遞方式及路線圖

    圖1危害信息傳遞方式及路線圖

    2.企業應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PDCA)和獎懲制度(見圖2)


    P階段—企業每年組織員工開展一次危害因素辨識活動,增強員工的參與熱情,使危害辨識更加全面、充分,不斷提高削減控制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本年度危害因素辨識活動實施效果進行回顧、總結。通過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并安排部署下一年的危害因素辨識活動,組織員工對企業危害因素進行再辨識,根據辨識出的新危害因素,強化危害辨識與風險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和實施方案。

    圖2風險管理長效機制


    D階段—根據風險削減控制實施計劃,從人、管理、設備、環境四個方面認真組織實施。


    C階段—在實施過程中,強化危害辨識與風險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隨時檢查實施情況,企業領導每月進行檢查,利用車間班長會和專題會等形式,通報實施情況,對實施好的班組及個人進行獎勵,對未完成的班組和個人進行處罰,并將實施情況納人本月班組考核,進行兌現。


    A階段—每年底企業對當年風險識別活動進行總結,總結實施效果,積累經驗,將此次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工作經驗納人企業的制度、規定中,形成長效機制,持續改進企業的安全管理,健全車間《安全風險控制體系》,為企業下一步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實施做好準備。


    六、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租風險控制活動的意義


    (一)風險識別與控制是安全管理科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美國杜邦公司提出“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管理理論,并在長達100年的時間在全球135個生產和加工設施中沒有發生過一起“嚴重傷害(致殘)事故”等級以上的事故,由此杜邦公司也自豪地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公司。這一成績的取得,與杜邦公司制定了一整套風險和安全識別實施體系,有效地控制了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有直接關系。由此可見,企業若抓好風險識別與控制工作,企業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二)進行風險識別與控制是遏制事故發生的有效途徑


    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生產設備、環境與人的負荷越來越高,逐漸增多的因素,導致了事故的不斷發生。開展全員的、自下而上的安全風險識別活動,制定對應的《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從而達到削減、控制事故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三)開展安全風險識別活動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


    安全風險識別活動定義為“以班組為單元、自下而上的群眾自我教育活動”。就是要讓每一位員工,特別是操作崗位上的員工,通過討論,把自己工作崗位存在的各種風險,一一尋找出來,并通過自己的經驗感受,拿出削減和應對的方法,這樣的方式不但緊密結合實際,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員工參與的積極性與自覺性,使員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安全自我教育。


    (四)風險識別活動是目前各種安全活動的有力補充和深度延伸


    與過去相比,近年我們在安全生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安全活動,但事故,特別是亡人事故仍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這些活動大部分是灌輸性的,員工大多是被動的參與,觸及靈魂、形成自覺行動的并不多。一旦發生事故,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誰會想到能出現這樣的事情!”對一些事故的分析表明,一部分事故的發生是事前人們所沒有預料到的,也就是說事前人們沒有認識到會發生事故,沒有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別,沒有尋找到風險源,沒有發現事故隱患。如果我們對風險進行了識別,采取了削減措施,規定了作業程序,從源頭消除了事故發生的條件,就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開展風險識別活動,讓員工通過討論認真分析身邊的各種風險及可能導致的后果,并拿出削減和應對風險的辦法,加以執行。這種主動參與的活動,會讓員工留下深刻印象,有效地消除僥幸心理,杜絕違章行為,保證安全生產。

    作者:楊曉煜 周立芳

    相關閱讀:

    1、如何搞好危害辨識工作促進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發展

    2、如何加強電力生產安全風險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

    3、化工企業開展安全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探討



    推薦閱讀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審:企業避免工作場所風險的利器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的內審是確保工作場所安全的重要環節。通過內審,企業能夠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采取預防措施,從而避免事故發生,保障員工健康和企業財產安全。

    2024-04-30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安全檢查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成為眾多出游者的首選路線,但隨之而來的是安全檢查的多重挑戰。本文將探討在這一特殊時期,高速公路安全檢查面臨的主要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2024-04-29
    五一期間高速公路安全檢查效率提升策略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車流量激增,安全檢查成為確保道路暢通和預防事故的關鍵環節。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檢查效率,成為擺在各相關部門面前的難題。本文將探討一些實用的策略,以期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提升檢查的效率。

    2024-04-29
    集團公司安全管理如何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下的安全需求?

    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集團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安全需求。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幫助集團公司做好安全管理,確保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長期穩定發展。

    2024-04-28
    建筑工程風險評估,猶如織就安全之網。

    當談到建筑工程時,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風險評估。建筑工程風險評估可以被看作是織就安全之網的過程,它旨在識別潛在的風險和危險,從而采取措施來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在建筑工程中,風險評估是一項關鍵的步驟,能夠幫助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并保障參與者的安全。

    2024-04-25
    如何確保變電站安全檢查全面無死角?

    為了確保變電站的安全運行,進行全面無死角的安全檢查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確保變電站安全檢查全面無死角的方法:

    2024-04-25
    X
    X
    欧美一级婬片A片久久精品下载,99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精品国黄色视频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業郵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線咨詢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