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我國建筑安全形勢,對當前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
引言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實現安全生產,是建筑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建筑業高速增長的形勢下,我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建筑行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安全監管力度,使建筑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2007年上半年,全國發生房屋建筑與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的數量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06年同期下降6.50%和2.52%。當前全國建筑安全生產的突出特征表現為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兩個上升”:一是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數量上升,2007年上半年全國發生房屋建筑與市政工程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數量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06年同期上升了5.26%和17.81%;二是部分地區事故總量上升,2007年上半年,海南、河南、貴州、寧夏、內蒙古等14個省區的事故死亡人數,均比2006年同期有所上升。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成績,增強做好建筑安全生產工作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問題,認清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
2 我國建筑安全管理存在問題
近年來 ,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 ”的方針 ,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建筑安全生產工作的措施和辦法 ,保持了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的基本穩定。 但當前建筑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狀況 ,與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 ,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 ,認真研究并提出對策。
2.1 建筑安全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規定 :“國務院建
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實施監督管理。 國務院鐵路、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 ,負責有關專業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蹦壳?,負責全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僅對建筑業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實施監督管理 ,而對全國各類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依法監管工作未完全到位 ,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對建筑業和各類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職責。 實際上 ,我國建設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仍處于分散管理的狀態 ,并未真正做到行業管理。
2.2 安全生產和工傷保險分開管理
我國安全生產和工傷保險是分開管理的 ,安全生產管理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 , 2003年國務院頒布的《工傷保險條例 》明確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管全國的工傷保險工作。 由于工傷保險和安全生產管理職能的分離 ,使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存在職能交叉 ,雙方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協調工作機制 ,導致雙方各自在發揮工傷預防作用和利用工傷保險促進安全生產方面都顯得力不從心 ,使管理效果受到削弱。
2.3 安全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
比較典型的事例有 :《建筑法 》中有關建設管理和責任主體各方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許可、職責定位、行政處罰等方面的規定不明確或缺失 ;部分建筑安全技術標準及規范缺乏強制性 、可操作性 ,難以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 ;對逾期未申請安全生產許可證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業 ,尚未制定明確、有效的處罰規定和辦法等等。 這些不夠完善的法律法規都急需修訂以適應當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需要。
2.4 建筑安全政策法規尚未完全落實到位
在安全檢查過程中 ,發現一些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流于形式 ,責任制未落到實處 ,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不到位 ,安全法規和標準規范意識差 ;施工現場管理混亂 ,施工中安全設施“三同時 ”(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 、同時施工 、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落實不到位 ;部分監理公司忽視對建設項目的安全監理 ;有的設計單位對安全標準和規范重視不夠 ,造成一些工程存在安全設計的缺陷 。
2.5 安全教育培訓滯后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 ,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農民工大量涌向市場進入“門檻 ”低的建筑業。 目前 ,建筑業從業人員達 4 000多萬人 ,其中 80 %為農民工。 不少農民工未經培訓教育就上崗作業 ,有的雖然進行了培訓 ,但因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往往流于形式 ,難以滿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
3 對建筑安全管理的幾點建議
3. 1 政府應加強對安全生產與工傷保險的統一監管
建議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對全國安全生產與工傷保險實施統一監管。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作為政府對建筑安全實施監管的惟一機構 ,建設行政管理部門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成立各自的建筑安全研究所 ,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有關建筑安全衛生、工傷保險的法規、標準的制定和執法監督提供技術支持。 其他如交通部、鐵道部、水利部等行業建設工程行政管理部門 ,也可以成立行業建筑安全研究所 ,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3. 2 修訂、完善建筑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政府有關部門要結合建筑業的特點和安全生產的實際 ,加強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及安全標準、規范的修訂、制定工作。 當前應加快《建筑法 》的修訂 ,增加有關安全生產的內容 ,明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體地位及對建筑安全生產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責定位 ,補充有關安全生產許可的規定 ,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業違反安全生產許可證法律規定的處罰辦法、建筑安全生產的經濟政策、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意外傷害保險、工傷保險及建筑事故死亡、傷害的經濟賠付標準等。
3. 3 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監控體系
加快建筑安全監控保障體系的建設。 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 ,要保證安全監控正常運行 ,必須輔之以組織、制度、設施等保障體系。 一旦發生事故而造成人身與財產損失 ,必須采取應急救援、治療、善后處理及恢復等措施 ,這也是建筑安全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 采用高新技術手段進行監控預警可以有效地抑制事故的發生 ,目前發達國家幾乎全部擁有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綜合監控系統 ,而國內利用計算機進行安全監控尚未普及。
3. 4 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強化安全生產培訓教育
強化建筑安全管理 ,推動我國建筑安全形勢的穩定與好轉 ,關鍵是要有一支業務熟練、作風過硬的安全監管隊伍和一個安全意識強、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體 。 因此 ,要對建筑安全監督機構的設立、人員配備要求 、培訓教育 、考核方式等制定相應的、可操作性強的法規或政策 ,特別是提高農民工的安全防護意識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當務之急。
3. 5 建立面向全社會開放的信息系統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通過計算機網絡建立一個龐大的、向全社會開放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可能。 該系統應由全國性的行業管理機構建立并控制 ,將全國所有施工企業的安全管理信息錄入信息系統。 企業一旦發生了事故 ,就將該事故的前因后果以及最終責任認定等情況錄入系統并進行曝光 ,從輿論上監督所有的施工企業狠抓安全管理工作 ;對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也錄入該系統 ,供其他施工企業借鑒學習 ,以提高整個建筑行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3. 6 規范建筑防護用品管理 ,實行強制許可證制度
有關專家指出 ,國內個體安全防護用品市場秩序混亂、產品質量低劣 ,已成為導致建筑安全事故多發的元兇 ,規范市場 、提高質量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個體防護用品分為特種和普通兩種 ,對特種防護用品是實行強制許可證制度 ,而對普通防護用品則是進行一次性質量檢測管理 。 建議對建筑防護用品管理全面實行強制許可證制度 ,以遏制假、冒、偽、劣建筑安全防護用品的泛濫 。
4 結語
目前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日益擴大 ,建筑業從業人員也越來越多 ,但我國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卻一直處于較低層次 ,這就使得建筑業安全管理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 因此 ,必須全面貫徹落實 “安全第一 ,預防為主 ”的方針 ,既要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建筑安全管理經驗 ,又要深化我國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 ,只有這樣 ,我國的建筑安全形勢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轉 。
建筑工程是一個復雜而又危險的行業,施工現場存在著各種潛在的危險源。為了確保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須對危險源進行準確識別,并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2024-04-26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隧道工程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扮演著連接城市、改善交通的重要角色。然而,隧道施工現場作為一個高風險的工作環境,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為了確保隧道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提升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三級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2024-03-28在建設工程中,安全生產是至關重要的。為了確保工程項目的安全性,必須進行安全生產檢查、評估和評價,以識別潛在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范事故的發生。本文將介紹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檢查、評估和評價的具體意義,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步驟供參考。
2023-11-14在生產現場,目視管理是一種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它通過人工觀察和檢查來確保生產現場的安全。以下是一些生產現場目視管理的安全管理要點:
2023-11-02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和員工健康的基礎,而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安全生產提供更全面、直觀的管理工具。本文將探討可視化在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可視化技術實現有效的安全管理。
2023-10-31安全風險管理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旨在識別、評估和控制組織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識別風險點位是整個安全風險管理過程的重要一環,它能夠幫助組織發現可能導致安全問題的關鍵區域和環節。本文將介紹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驟,幫助組織有效地識別風險點位。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