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電站核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核電站系統的安全設計至關重要,要著重保障核電站日常運營的安全,極盡可能的避免減少因自然災害或設備缺陷、人為等因素導致的核事故出現的可能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核事故的災難危害后果,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有鑒于此,核電站系統安全性能有哪些要求?
1.核反應堆的技術保障安全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是一切安全保障措施實現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目標關鍵區域;因此核反應堆系統的安全性能要著重強調,關鍵重視:
a.核反應堆的任何基準事件的安全設計前提之一在于保障堆芯的發熱率不能明顯大于排熱率;也就是說核反應堆的基準事件設計實現前提都應該實現堆芯熱能的正常排出,保證堆芯的發熱率與排熱率之間有效的差距。
b.反應堆處于實際運行中且達到次臨界狀態時,安全系統應滿足實現堆芯熱能能以某種速率的排出,該速率的決定因素在于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堆芯貯能的釋放;
c.核電站安全系統設計要全面、多角度、多深層的360°全方位分析研究考慮核反應堆建設、拆解、運行維護等工況下出現的任何可預見或不可預見的自然或人為導致的事件、事故和嚴重事故的可能性,要加以防范避免;且要實現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計劃性的全面嚴格把控,將該事件引發的后果限制在極限安全后果之內。
2.事件完成限制
安全系統必須保障引起某一設計基準事件或多起基準事件的某一事件或多起事件在一定安全適合的時間允許范圍內需求的安全動作的完成;以此為基礎,有效的避免因某些事件引起的系統工作失?;蛉斯なд`失當造成的事故發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物力人力的損失。
當安全系統內部出現單一故障或或某些簡單故障,同時預計相關的設計基準事件的直接或間接后果可能引起系統多故障或系統受損害的情況下,安全系統必須能完成該事件所要求的安全功能。
3.事件后果限制
核電站系統安全性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突發偶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要著重強調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影響因素的存在可能性,要確保人為因素如誤操作,操作不當致使安全動作的誤觸發和執行,要極力確保在此情況下不能導致裂變產物屏障或安全系統出現不符合誤動作這類事件的極限安全后果的損壞。要著力確保在同自然事件或意外事件(如火災、交通工具撞擊、爆炸、淹沒和飛射物)有關的設計基準事件不得使安全系統的性能退化到低于它們的極限運行條件。
近年來世界不少國家相繼出現核電站的泄漏風險,不僅為地區和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問題和危機,同時也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環境污染,成為當前核電站設施發展的重要議題。今天小安給大家分享一下核電站安全生產運行存在哪些風險?的相關知識點,內容詳細,邏輯清晰,相信大部分企業人員都還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2-09-01今天小安給大家分享一下核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策略的相關知識點,內容詳細,邏輯清晰,相信大部分企業人員都還太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分享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有所收獲,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22-09-01摘要: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盡管工作場所職業危害不可避免,但是只要對其進行有效預防,便可以極大的降低職業危害的程度,但是由于管理人員以及職工的個人防護意識淡薄,將各種職業危害凸顯出來,嚴重的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鑒于此,本文就結合筆者相關工作經驗,主要針對核電廠職業危害因素辨識展開簡要的探討,并提出進一步加強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建議,以期更好地保護廣大職工的健康。
2019-08-21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學習江總書記的講話,應抓住三個代表”這根主線,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涵、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牢牢把握貫徹“三個代表”的根本要求,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黨的建設中去,落實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進程中去,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2018-06-11摘要:強調安全是對風險的認知和防范。針對技術設計、行為科學、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在核電安全中的作用,根據核電發展史上$次重大事故對風險控制與核電安全的影響,說明風險指引下安全管理是核電站安全運行的關鍵。介紹核電安全設計的新技術&安全文化的可認知性;以及被動服從、業績導向、持續改進的安全文化的’個層次,強調安全文化首先是管理者的文化。對安全管理上的問責制、安全評審、風險分析、保守決策、內部透明、過程管理、行為規范等核電的良好實踐作了介紹。
2017-09-29核能發電是電能產出的高科技模式,采用而來核聚變反應的能量轉換為電能,推動了國內供配電科技水平的提升。由于核電站工程改造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設備與技術條件有限,核電站建設還存在較大的難度。安全問題是核電站改造活動期間必須高度關注的,一旦發生電站事故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鑒于此,本文分析了核電站建設期間的安全管理措施,全面保障新能源發電模式的推廣應用。
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