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在經歷了上世紀末持續低迷后,云南煤炭工業觸底反彈。近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引發耗能增加,能源吃緊,煤炭產銷兩旺,價格攀升,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良好。與此同時,云南省煤炭行業一直存在著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落后、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以及投入不足、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等突出問題。在政府的支持和領導下,全省煤炭行業勇于正視和克服這些問題,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抓好增產提效的同時,強化安全管理。全省原煤產量由2001年的2428萬噸增加到2004年的5353萬噸,增長120.7%,實現了3年原煤產量翻一番的目標;同時,安全狀況逐年好轉,原煤百萬噸死亡率穩中有降,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別為10.6、8.7、5.79,實現了死亡人數、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數和百萬噸死亡率“3個下降”。這些成績的取得,為云南煤炭工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撐。我局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建章立制
按照省經委、省發改委的安排,云南省煤炭工業局積極配合云南煤礦安全監察局編制了《云南省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發展規劃》。在對曲靖以外的州(市)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發展規劃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昭通等15個州(市)“十一五”期間煤礦“一通三防”災害治理重點項目179個,水害治理項目139個,其他災害防治工程重點項目76個,地縣國有、鄉鎮煤礦主要技術示范工程重點項目96個。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指導督促煤礦企業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按照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協調各方齊抓共管。年年與相關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和考核指標,明確要求各級煤管部門與煤礦企業層層落實責任制。根據行業規程、規章,結合煤炭生產實際,督促企業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會議制度。建立違法違章舉報制度,形成了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群防群治、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管理新局面。
加大投入
2004年,全省共投入安全和技改資金20多億元,完成井巷工程量約40萬米,購置設備5萬臺(件),裝備壁式工作面492個(其中單體液壓支柱壁式工作面100個)、裝備瓦斯監測系統400余套,單井年平均產量由2003年的2.2萬噸提高到2.9萬噸。曲靖市的一些縣(區)淘汰了木支護,積極推廣液壓支柱和金屬摩擦支柱支護。其資金來源和用途主要是:國債資金2814萬元,重點解決省屬井工煤礦和12個地縣國有骨干煤礦“一通三防”方面的突出問題;省政府財政預算內煤礦安全技改資金700萬元,重點解決了7個省屬井工煤礦和42個地縣及鄉鎮煤礦在瓦斯監測、礦井通風和安全裝備方面存在的突出隱患;省政府安排資金3000萬元用于曲靖市150個地方骨干礦井的專項技改,帶動了近20億元民間資本投入,使礦井各系統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升級。全省各地還有一些煤礦利用自有資金和民間資金投入技術改造。通過一系列的投入改造,煤礦生產能力、裝備水平、抗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安全保障程度大大提高。
切實履責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進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落實《煤礦安全生產基本條件規定》,各級政府、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認真組織、指導、督促開展了“安全生產月”活動、春季安全大檢查、夏季安全大檢查,嚴格實行州(市)30天一檢、縣(市、區)15天一檢、鄉鎮10天一檢的制度,做到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安全監督檢查不斷線。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全省共組織檢查近3萬個作業點,查出隱患4萬余條,并及時督促進行了整改。
在省關閉非法礦井領導小組的統一指導下,全省各級煤管部門,切實加強關閉非法煤礦礦井的組織領導,加大宣傳教育,健全縣、鄉、村3級取締關閉非法開采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強化驗票站和過磅站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舉報制度,采取切實措施,制止非法礦井生產的煤炭進入流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制止非法開采。全省上下為取締、關停非法礦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廣了師宗縣關閉非法礦井的“鐵六條”,實施“零報告制度”。據統計,在2004年全省不間斷取締關閉非法煤礦礦井的行動中,共出動行政執法91270人(次),耗用工作經費約950萬元,取締關閉非法礦井1508處(其中:關閉取締新生非法礦井553處,死灰復燃礦井955處);對非法煤礦礦主累計罰款1.58萬元,治安處罰410人,刑事處罰18人;沒收非法礦井設備2493臺(件),煤焦681噸。通過一系列工作,有效地打擊和遏制了非法開采勢頭,取得一定實效,全省煤炭安全生產環境得到一定改善。據統計,2004年全省非法煤礦發生死亡事故15起,死亡32人,與2003年相比分別下降44%和29%。玉溪、思茅市杜絕了非法煤礦開采,大理、楚雄、文山、臨滄、保山、版納等州(市)未發生非法煤礦礦井死亡事故。
調整結構
針對全省煤炭資源開發整體上集約化程度低、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實際,按
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云南省煤炭資源整合方案》的要求,各級煤管部門認真組織、積極開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以組織形式為載體的資源整合、行業整合工作,全面推進“五化”建設,著力推動云南煤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產業集中度,努力改變云南煤炭小、散、弱、亂的狀況。目前,通過煤炭行業資源整合戰略的實施,基本形成了東源煤業、富源老廠、小龍潭礦務局及地縣鄉鎮“三塊一片”的煤炭產業格局,形成老廠、小龍潭、恩洪、鎮雄和昭陽5大重點礦區,重點產煤縣現有礦井改造規模達9萬噸/年以上,新建礦井規模達15萬噸/年以上。全省計劃著力培育5戶年產千萬噸和20戶年產百萬噸以上的區域性強勢企業群體,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努力解決制約煤炭安全生產的深層次矛盾。
突出重點
瓦斯事故多發,是當前影響和制約我省乃至我國煤礦安全狀況根本好轉的最主要原因。近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積極推廣山西鄉鎮煤礦“一通三防”集中監控經驗以及黑龍江省煤礦安全生產數字化監控技術。始終把“~通三防”作為煤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實抓好,對瓦斯災害嚴重的區域進行重點監控、重點防范,要求高突礦井必須安裝安全監測系統,局部通風必須實現“三專兩閉鎖”,按照《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的要求,認真落實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預測預報、防治措施、效果檢驗和安全防護“四位一體”的綜合防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去年,全省爭取到的2814萬元國債補助資金及省財政預算內700萬元煤礦安全技措扶持資金中,絕大部分用于解決瓦斯監測、礦井通風和安全裝備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裝備瓦斯監測系統400余套。
抓好“雙基”
為夯實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安排部署,在對煤炭行業長期開展的質量標準化工作進行總結的基礎上,結合煤炭安全工作的新形勢,針對采煤、掘進、運輸、通風、防排水等6大系統,重點開展了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制定的《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及考核評比辦法(試行)》,為確?;顒釉鷮嵱行У亻_展,我局印發了《云南省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及評比辦法實施意見》,結合云南煤炭工業實際,對標準化工作提出具體要求。目前,該項工作在全省全面展開,安全質量標準化與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相結合,企業內部全員、全過程安全質量體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一批“質量上臺階、安全創水平”的煤礦,煤礦基礎工作明顯加強。
礦山開采規模的不斷擴大,礦山作業面臨的安全風險也在增加。為了提高礦山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進行礦山安全作業應急管理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2024-04-01礦山安全事故頻發,已經成為制約礦業發展的重要問題。礦山企業在進行安全行為管理提升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并實現持續改進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就礦安全行為管理提升過程中的挑戰和改進策略進行探討。
2024-03-20煤礦是一個高風險的工作環境,如何有效實施煤礦安全行為管理提升,確保礦工安全作業是每一個煤礦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以下將從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利用科技手段和持續改進機制等方面進行探討。
2024-03-20煤礦作為一個高風險、高危險的行業,安全事故頻發。為了提高煤礦安全水平,保障礦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煤礦安全行為管理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是否能通過提升煤礦安全行為管理來真正杜絕安全事故呢?本文將從煤礦安全現狀分析、安全行為管理改善措施和實際效果等方面展開討論。
2024-03-19煤礦作為重要的能源資源,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由于煤礦作業環境復雜、作業過程危險,煤礦事故頻發,礦工生命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一現實,提升煤礦安全行為管理顯然是保障礦工生命安全的必由之路。
2024-03-19危險化工工藝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經濟效益。然而,危險化工工藝的特殊性也使其存在一定的風險。本文將探討延遲焦化是否屬于危險化工工藝,并提供相關的評估和管理方法。
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