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指導原則
(三)建設目標
二、重點內容
(一)場景
(二)工業APP
(三)工業機理模型
三、重點工作
(一)“一平臺,一中心”建設
(二)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
(三)標識解析與服務
(四)規劃方案
(五)技術性文件
(六)標準體系
(七)感知層/邊緣層建設
(八)安全保障
(九)重大危險源管理
(十)智能巡檢
(十一)人員定位
(十二)設備狀態診斷
(十三)培訓管理
(十四)相關方管理
(十五)危險作業無人化
(十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管理
(十七)化工園區危險氣體大范圍速掃監測預警
(十八)園區評估工作
(十九)重點城市、園區級預警中心建設
(二十)誠信體系管理
(二十一)試點企業建設
(二十二)試點園區建設
(二十三)試點省份建設
(二十四)敏捷應急
(二十五)應急資源信息化
四、試點與工程建設
(一)實施規劃
(二)試點原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強支持引導
(三)加強示范引領
(四)加強開放合作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化學品產值約占全球的40%。同時,危險化學品領域重特大事故多發,安全生產仍處于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作為流程工業,在危險化學品領域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是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選擇,對于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為落實《“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危險化學品安全擺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突出位置,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強化安全生產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構建“工業互聯網+?;踩a”技術體系和應用生態系統,提升安全生產風險感知評估、監測預警和響應處置能力,排查化解潛在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促進企業和監管部門安全管理數字化轉型賦能。
“工業互聯網+?;踩a”整體架構設計上,按照感知層、企業層、園區層、政府層“多層布局、三級聯動”的思路,推動企業、園區、行業、政府各主體多級協同、縱向貫通,覆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各環節,實現全要素、全價值橫向一體化。
(二)指導原則
——堅持立足實戰。緊扣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的難點、痛點、堵點,深入分析企業、化工園區、行業監管與國家治理的現實需求,扎實做好“工業互聯網+?;踩a”實踐應用。
——堅持示范引領。選擇試點企業、試點園區、試點省份先行建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和成熟有效的解決方案,有效帶動“工業互聯網+?;踩a”試點建設。
——堅持降本增效。通過工業互聯網賦能,創新化工行業企業安全管理新模式、新路徑,有效促進企業資源集約化利用、高效化配置,消除風險隱患,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社會安全成本。
——堅持系統觀念。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多方參與保障信息和系統安全,不走錯路、少走彎路,構建開放型生態系統。
(三)建設目標
堅持系統謀劃、試點先行,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工業APP和工業機理模型,力爭通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構建“工業互聯網+?;踩a”的初步框架。
1.企業。以信息化促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操作控制智能化、風險預警精準化、危險作業無人化、運維輔助遠程化,提升安全生產管理的可預測、可管控水平。強化企業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動態優化、智能決策、聯動處置、系統評估、全局協同能力,實現提質增效、消患固本,打造企業工業互聯網新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標識節點并與行業二級節點對接,為企業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2.園區。通過打造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全要素網絡化連接、敏捷化響應和自動化調配能力,實現不同企業、不同部門與不同層級之間的協同聯動,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研判、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推動安全生產“三個轉變”,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生態、配套服務在園區內外的滲透及融合發展,提升政府對園區的高效協作、精準扶持、有效監管,實現新園區建設和已有園區安全、可持續發展。
3.行業。堅持工業互聯網與安全生產同規劃、同部署、同發展,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建設“工業互聯網+?;踩a”分中心。依托國家骨干網絡,完善危險化學品領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布局,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建設危險化學品工業互聯網數據支撐平臺、安全監管平臺。推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經驗知識的軟件化沉淀和智能化應用,公開遴選和推薦數字孿生、全要素網絡化連接和智能化管控解決方案,培育壯大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團隊,扎實推進工業互聯網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的深入融合應用。以信息化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實現精準治理,精準預警,精準搶險救援,精準恢復重建,精準監管執法。
4.政府。布局涵蓋生產、儲存、使用、經營、運輸等環節的危險化學品全產業鏈協同,向上延伸至衛星、5G等工業互聯網領域,獲取地質、水文、氣象、精確定位等信息,服務于規劃準入和安全監管,向下延伸至能源等其他工業互聯網領域,將產業鏈與供應鏈深度融合,促進價值鏈提升,系統構建“工業互聯網+?;踩a”的初步框架,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延伸產業鏈,提升全過程、全要素的安全生產水平,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內容
(一)場景
1.企業應用場景
(1)企業安全信息數據庫建設與數字交付。推動企業建立完善企業安全信息數據庫,納入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工藝技術、設備設施、設計變更、施工安裝、檢維修、檢測檢驗、評估評價、特殊作業、人員資質培訓、承包商管理、值班值守、巡查巡檢、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標準等信息并及時動態更新,整合推動企業資源計劃(ERP)、制造執行系統(MES)、供應鏈管理(SCM)等相關系統“上云上平臺”,為實現數字交付和數字孿生奠定基礎。
(2)重大危險源管理。以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為基礎,結合設備設施信息數據庫,拓展對安全閥、緊急切斷閥、消防泵、安全儀表系統等安全設施狀態實時監控;以溫度、液位、壓力、可燃氣體濃度、有毒氣體濃度、組分、流量等重大危險源重點監控參數以及視頻智能分析信息和聯鎖投用情況、能源(水電氣風熱等)綜合管理數據為基礎,結合周邊地理、氣象環境條件、人口分布、歷史事故信息等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預警模型,實現對安全風險全面監測并精準預警。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項目外,企業應通過應急管理部門官網等渠道將重大危險源安全評價報告全文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和查詢。
(3)作業許可和作業過程管理。通過將動火作業、受限空間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等特殊作業審批許可條件條目化、電子化、流程化,許可審批人員現場對照條目核實,上傳現場檢測照片等附件,只有滿足全部作業條件后,方可簽發作業許可,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對作業全程進行過程和痕跡管理,從而實現特殊作業申請、審查、許可、監護、驗收全流程信息化、規范化、程序化管理。逐步將作業條件條目化、程序化審批許可拓展到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液氯、液氨等裝卸作業及聯鎖摘除、恢復、變更中。鼓勵企業用滿足現場使用條件的電子鎖將受限空間、臨時配電箱上鎖,只有經現場審核滿足作業許可前置條件后,才能下發開鎖授權碼開鎖,從而避免“先作業、后審批”。當作業現場氣體探測器檢測到可燃氣體、有毒氣體超標或氧含量不在標準范圍,視頻監控研判中斷作業超過規定時限后、未再次上傳氣體分析數據等現象后,自動向作業、監護等人員發送報警信息,杜絕動火作業“中斷作業超時、未檢測”、“氣體超標、繼續作業”等不安全行為。當監測到受限空間連續作業超過規定時限,而未再次上傳氣體分析數據,自動向作業、監護等人員發送報警信息,避免“連續作業超時不檢測”的不安全行為。
全文下載,請點擊下面鏈接:
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業互聯網+?;踩a”試點建設方案》的通知.docx
來源:應急管理部
5月3日上午,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周乃翔主持召開山東省政府安委會全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對當前安全防范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堅決守牢守好安全底線。
2024-05-06在企業管理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內審是確保工作場所安全和提升企業安全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內審在構建企業安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內審促進企業安全文化的發展。
2024-04-30按照國家防總統一安排,4月23日至27日,水利部副部長陳敏率國家防總檢查組檢查長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
2024-04-30為進一步加強全省煙花爆竹生產經營領域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切實防范安全風險,促進行業轉型提升和高質量發展,省應急管理廳近日印發通知,決定從即日起,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企業“雙百日”攻堅專項整治行動(以下簡稱“‘雙百日’攻堅行動”)。
2024-04-294月25日,陜西省應急管理廳召開全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動員視頻會,全面解讀《陜西省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雙重預防機制數字化建設方案》
2024-04-28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人民政府25日晚發布通報,4月24日,于都縣龍鑫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發生一起事故,造成3人遇難、2人受傷。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