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生產安全監督管理(以下簡稱“監管”)體系包括基本原則、總體目標、要素體系、組織體系、指標體系、管控體系、制度體系等七部分內容?;驹瓌t是監管工作遵循的總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是監管工作要達到的終極目標,要素體系是監管工作的基本對象組成,組織體系是監管組織構成,指標體系是衡量安全業績的指標集合,管控體系是達成各項指標的機制、流程的有機組合,制度體系是監管體系載體和依據。
監管基本原則
監管基本原則是電力生產安全監管的總的指導思想。電力企業生產安全監管宜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法指國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企業規程制度,這是安全監管主要的制度和標準依據。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預防為主就是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源頭治理,進行事前管理。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規章為準繩的原則。事故、事件調查處理落實實事求是、照章辦事的要求,避免人為、主觀等問題的出現。堅持行為監察與技術監察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對人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情況進行監察,也要對現場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安全技術狀態、狀況進行監察。
堅持監督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監督是權利,服務是義務,權利和義務統一,監督即是服務。堅持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責任追究不能“以罰代管”,除了懲罰以外,還應當讓被懲罰者受到教育,明白為什么被懲罰,如何落實責任。
監管總體目標
電力生產安全監管應持續推進本質安全型企業建設,實現企業安全工作系統化、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簡稱“五化”)和本質安全目標。
系統化:安全監管要素、衡量要素的指標、達成指標的管控機制流程相互之間關系明確、定位準確,形成要素齊全、結構完整、覆蓋全面并不斷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有機整體。
科學化:管控機制流程的設計、建立能夠滿足達成相關要素指標的要求,機制運作科學、有效。
標準化:約束安全監管要素的各類規范(包括工作標準、管理標準、技術標準“三大標準”,即各類規章、規程、標準、制度等)齊全完整,符合國家標準化要求,各要素的行為、狀態以及流程運作結果符合規范的要求。
精益化:對監管要素進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全時段的約束、規范和控制,達到精準到位、細致入微,無漏洞、無死角。
信息化: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監控系統,規范、監控安全生產過程、狀態、結果等信息。
本質安全:人員無違章、管理無漏洞、設備無隱患、環境無缺陷,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可控、在控”狀態(簡稱“四無兩控”)。
要素體系
監管要素——
要素就是安全監督管理的基本對象,包括:安全生產所涉及的“人員、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和管理”等四個核心要素,以及與四個核心要素相對應的各類指標、達成指標的管控機制流程、管控全過程產生的信息等三個功能要素(簡稱“七要素”)。
通過對指標、機制流程、信息等三個功能要素的監督管理,實現對四個核心要素的監督管理,從而實現對整個電力生產安全的監督管理。
要素內容——
“人員”要素:人員的安全資格、資歷、行為(責任)以及職業安全健康狀況等。
“設備設施”要素:設備設施安全技術性能、運行參數、安全狀態、安全狀況等。
“作業環境”要素:作業環境的安全技術狀況,即,生產現場粉塵、噪聲、照明、高溫、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返任:σ蛩貙ψ鳂I環境安全、員工健康的影響情況。
“管理”要素:管理體系的完善情況、管控機制流程的運作狀況。管理體系包括指標體系和管控體系,體系應當完善,管控機制流程應當有效運作。
“指標”要素:衡量核心要素安全狀態、狀況即本質安全性的單位、方法、指數、規格、標準等各項指標的適宜性、完整性、可測量性。
指標體系:各項具有相互關系的指標集合構成指標體系。
通過科學設定相應的指標來衡量要素的本質安全性,指標宜量化,便于衡量與考核,從而便于實現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機制流程”要素:達成相應指標的各項管控活動的可操作性、適宜性和有效性。
管控體系:各項具有相互關系并與指標體系相互對應的管控機制流程的有機組合構成管控體系。
通過設計科學有效、管用管好的機制流程來達成相應的指標,機制流程與指標應相互對應,指標要有達成它的機制流程,流程要有它服務的相應指標。
“信息”要素:與安全生產管控有關的信息管理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信息包括:對安全生產行為、狀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約束、控制、檢查、反饋、溝通、協調等管控活動全過程產生的指令、數據、記錄、結果、總結、報告等內容。通過對管控全過程信息的監測(在線監測、儀器監測、人工監測)、匯總、統計、分析來修正管控偏差,實現精益化控制。
監管組織體系
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是發電企業安全監督管理的主體,承擔安全監督管理的主體責任。
運營企業機構設置:各運營火電企業、水電企業、區域風電企業等要設立獨立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內設安全監督管理崗位,配備專職的部門主管及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并按專業搭配,人數應不少于3人。
新建在建項目機構設置:新建發電企業在項目公司成立時,必須明確安全監督管理的分管領導,設置安全監督管理崗位,配備1名專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明確其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在主體工程開工的同時,必須設立獨立的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專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的人數根據工程施工人數確定,不少于2人,并明確其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擴建、改建在建項目機構設置:發電企業擴建、改建時,在工程監理招標階段,應設置專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明確其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在主體工程開工的同時,必須設立獨立的基建安全監督管理機構,或與本企業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合署辦公,基建安全安全監督管理專職人員的人數根據工程施工人數確定,但不少于2人,并明確其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車間班組崗位設置:發電企業主要生產部門(車間)必須設置安全監督管理崗位,配備1-2名專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其他部門、車間和班組應設兼職安全員。發電企業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部門(車間)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安全員)、班組安全員組成企業三級安全網。主要監管職責:建章立制、安全培訓、監督檢查、例行評價、檢查、總結報告、事故事件調查處理、獎懲。
指標體系
安全監管的指標是指衡量四個核心要素安全狀態、狀況即本質安全性的單位、方法、指數、規格、標準等,各項具有相互關系的指標集合構成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由“人員”、“設備設施”、“作業環境”和“管理”四大類指標集構成。
管控體系
安全監管的管控體系是指各項具有相互關系并與指標體系相互對應的管控機制流程的有機組合。通過設計科學有效、管用管好的機制流程來達成相應的指標,機制流程與指標應相互對應,指標要有達成它的機制流程,流程要有它服務的相應指標。管控體系由安全監督管理的方針原則、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度管理、教育培訓、安全文化、風險預控、應急管理、事件管理、評審與考核、信息管理等功能單元組成。
制度體系
制度體系是發電企業生產安全監管體系的載體和依據,包括:基本管理制度、專門管理制度、安全責任制度、技術標準體系、應急預案體系、評審與考核標準體系等。
作者:范允君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特別是火力發電廠這樣的大型設施,安全與環保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潛在的風險,火電廠采取了EHS(環境、健康與安全)雙重預防機制,以確保生產過程中員工和環境的安全。
2024-03-27近年來,電廠在我國能源體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確保電廠安全生產,有效應對各類火災事故,提升員工的應急處置能力,不斷進行消防應急演練培訓顯得尤為重要。
2024-03-27火力發電廠在能源生產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安全風險的管控變得尤為關鍵。構建高效的火電廠安全風險實時管控系統,可以幫助確保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事故風險。本文將介紹如何建立一套完備的安全管理系統來監測、評估和應對火電廠的安全風險。
2024-03-12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光伏產業在能源領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然而,光伏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安全問題。為了確保光伏產業的安全穩定發展,建立一套完善的光伏安全管理體系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光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現狀及建議。
2024-01-08在電力生產過程中,生產檢修、安裝施工以及變電站高壓區(室)是電力工作人員經常需要進入的場所。為了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佩戴安全帽成為必不可少的防護措施。本文將探討為什么電力生產人員在上述場所中需要佩戴安全帽,并強調安全帽在保護頭部受傷方面的重要性。
2023-12-06水電廠是一種具有重要經濟和社會意義的能源生產設施。為了確保水電廠的正常運行和員工的安全,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至關重要。本文將討論如何在水電廠中實施一系列措施來達到這一目標。
2023-11-15